Fw:Fw:Fw:Fw:转发:Fw: 1.上海两条地铁的天壤之别 2.三十年的巨变的确如此
1.哲理的故事:
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,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。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,人们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。结果,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,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。
三级台阶的作用:
上海地处华东、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,一到夏天,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。
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,而进入地铁口,必须踏上台阶,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。就是这三级台阶,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,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。
而地铁二号线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,曾在大雨天被淹,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出口转弯的作用:
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、地势,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,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?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?
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,人们才发现了这一转弯的奥秘。
其实道理很简单: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,同时又开着门窗,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,想想看,一条地铁增加些转弯出口,省下了多少电?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?
一条装饰线的作用:
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,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,机车一来,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。在北京、广州的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。
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上体现着"以人为本"的思想,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,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,这样,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,就会有了"警惕"、意识到离站台边的远近。
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,地面全面用同一色的磁砖,乘客一不注意就靠近轨道,吓出一身冷汗!
因此,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整天喊破嗓子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。
故事的哲理:
中国人绝不乏聪明才智,缺少的就是对"精细"的执着。
想想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留下了多少遗憾?
请问:我们城市的道路有多少条没有被"开膛破肚"过?
我们的设计者有谁想到了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?
我们的城市的立交桥有多少刚刚"胜利完工"就成为新的拥堵点,从而不得不进行一遍遍的改造?
我们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中,真正有创意的有多少?火柴盒楼,四方塔楼,一片片地被克隆着……
一个没有细节、没有创新的群体中,怎么会诞生强大的企业?2.三十年的巨变的确如此
这篇挺有趣的,好像的确如此:01、三十年前,带金耳环的,基本都是城里人;三十年后,带金耳环的,基本都是农村人。17 三十年前,老婆一个孩子一堆;三十年后,孩子一个老婆一堆!
02、三十年前,好多的姐妹俩像娘俩;三十年后,好多的娘俩像姐妹俩 。
03、三十年前,很多人家把儿子叫"狗剩"、"狗蛋";三十年后,很多人家把小狗叫"儿子"、"孙子"。
04、三十年前,白砂糖要买凭票;三十年后,白砂糖被称"毒药"。
05、三十年前,穿花衣服和红衣服的,往往是小姑娘;三十年后,穿花衣服和红衣服的,常常是老太太。
06、三十年前,人们盼望怎样才能"长胖";三十年后,人们考虑怎样尽快"减肥"。
07、三十年前,穷人才吃野菜和玉米面;三十年后,富人爱吃野菜和玉米面。
08、三十年前,国家号召"垦荒种田";三十年后,国家要求"退耕还林"
09、三十年前,富人穿涤纶衣,穷人穿棉布衣;三十年后,穷人穿涤纶衣,富人穿纯棉 衣
10、三十年前,有钱也说没钱;三十年后,没钱也装有钱。
11、三十年前,鼓励汽车"多拉快跑";三十年后,要求汽车"限速限载"。
12、三十年前,能买到便宜东西,人人羡慕; 三十年后,谁买的东西昂贵,才有身价。
13、三十年前,无奈穿破洞和补丁衣服 的,是因为"穷";三十年后,花钱买窟窿和补丁衣服的,是想摆"酷"。
14、三十年前,一人工作,能养活全家数口;三十年后,俩人上班,难养活一个小孩。
15、三十年前,往往为饭不够吃发愁;三十年后,常常因孩子少吃操心。
16、三十年前,背心和裤头,全是穿在最里面的;三十年后,背心和裤头,也有穿在最外面的
18、三十年前学校是收费的、五元钱就念书了;三十年后,学校是免费的,五万元还得走后门了!
总结成一句:三十年河东;三十年河西
No comment